國家衛計委官員公布的一份數據稱指,截至2015年底,中國居民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近九成。專家指出,目前中國的慢病呈現“井噴式”的增長,如何克制慢病的爆發勢頭,已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項重大議題!
在中國,慢病被稱為國民健康的“頭號殺手”。在2016年6月16日舉行第七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上,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表示,至2015年底,中國民眾因慢病導致的死亡率又有所上升。
常繼樂指出,根據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15)》的數據,2012年中國居民因慢病造成的死亡數,已占居民總死亡數的86.6%。到2015年底,這個數據又上升到了88.38%,其中慢病造成的疾病負擔,更占了居民總疾病負擔的70%以上,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生活帶來了極大挑戰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慢病指的是病程長、且通常情況下發展緩慢的疾病,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。包括糖尿病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癥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,以及其他部分非傳染疾病都屬于此類。
根據國家衛計委官網發布的消息,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/10萬,占總死亡人數的86.6%。心腦血管病、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,占總死亡的79.4%。其中,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為271.8/10萬,癌癥死亡率為144.3/10萬(前五位分別是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食道癌、結直腸癌),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68/10萬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前述會議上表示,目前中國的慢病呈現“井噴式”的增長,如何成功克制慢病的爆發勢頭,已經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項重大議題。
關于中國慢病發病率如此之高,上升如此之快的原因,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,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,中國具有慢病危險因素的人越來越多。
王隴德表示,首先,據原國家衛生部和國家衛計委多年的調查顯示,中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不容樂觀:在每十個人中,僅有一個人掌握慢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,慢病的自我預防和自我管理無從談起。
第二,是慢病危險因素普遍。根據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15)》顯示,2012年,中國居民通過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為32.9%,超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上限。而烹調用鹽的攝入量,則比推薦量高出了75%;男性吸煙率高達52.9%;20到65歲居民經常鍛煉的比例僅有18.7%。提高中國公眾的慢病防治素養水平,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養成非常重要。
關于慢病防控的中長期策略與措施,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慢病處處長吳良有在會上提到,中國的慢病中長期規劃的核心目標是“降低慢病的過早死亡率”:到2020年,要使中國慢病患者“過早死亡”─即“在30歲到70歲間死亡”的比例,下降10個百分點;到2025年要降低20%。建立一個覆蓋全人群的體系,促進居民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。 |